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节点文献

让学习从阅读开始——读林华民《阅读习惯的养成》有感

  近日,读了特级教师林华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一文,文中说到:“如果说听课是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途径,那它也只是仅限于课堂之内的、被动学习的途径;阅读则是不限于课堂之中,可以伴随一个人一生的、主动学习的途径。”
  的确,一书在手,乐以忘忧。阅读既能让孩子们增广见闻、涉猎多方面知识,又能通过对范例的学习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能使孩子们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出远大的理想、熏陶出高尚的情操。
  然而在进入信息化的今天,人们身处于浮躁、忙碌的社会,似乎很难静下心阅读。就学校教育而言,不少教师长期习惯于“解题式教学”、“批改作业式生活”,不少学生醉心于书山题海,乐此不疲地“刷”各种真题和模拟题,久而久之,大家可能会彻底丧失学习的主动权,沦为被动的跟随者,这样做既无法应对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材,也无法与时俱进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现实社会。关于阅读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此。
  回到语文课堂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学会质疑思考,明辨是非,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课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从这个层面上说,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体验,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所以说,在教学第一线开展对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应该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养成阅读习惯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林华民老师在文中给出了三条建议——带着问题阅读、带着五官阅读、带着纸笔阅读。因为中学生思维特点多以直观性、形象性思维为主,带着问题阅读,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透视生活现象的能力。带着五官阅读这一点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已被长期的教学实践所证实。而带着纸笔阅读更是课堂阅读的一种常规要求,也是衡量学生是否学会阅读的重要标志。
  当然,学会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它与写作教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于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写作也无一例外地与现实生活实践息息相关。针对新课标作文写作社会实践性要求不断加强的特点,我们应指导学生要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人,加强学生的实践观,用“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时事、把握时代的脉搏,丰富生活素材。而这些都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阅读。
  例如,为了在语文学习中引入“生活味”,我曾开展“课前3分钟新闻评论”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让学生从课内和课外的延伸阅读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同时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结合热点事件,针砭时弊,发表自己的见解;此外,推出“每周一闻”阅读板块,精心搜集、编辑新闻热点评论,诸如“动车让座”、“动物园老虎吃人”、“校园欺凌案”等事件评论,这些材料经学生阅读吸收既可成为他们笔下生辉的素材,还可成为范例令学生学到了如何即事说理,增强了自己文章的思辨色彩。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既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随时解决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反过来又可以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加深阅读理解,并将理解和体会再作用于个人的写作实践中,从而形成阅读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写作水平的提高又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这样一种良性循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古人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今天阅读教学对我们提出的挑战,让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在参与中思考和提高,为赢得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而不停地探索。
  • 【发布时间】2017-4-9 12:44:52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