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节点文献

从“暖闻”谈开去——在新课标下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一点思考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这几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的大热点和新亮点,大有登上作文舞台上唱主角的趋势。愚以为学生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之所以写不好,得不到高分,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内容不深刻,思想浅陋,人云亦云,很难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那么怎么才算深刻呢?如何让作文走向深刻呢??以下面这篇作文为例:??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1、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2、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3、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觉得只有从立足于对“暖”的概念分析得透彻了,才能引导学生的写作走向深刻。很多时候学生写作肤浅,就事论事,说一些正确而无关痛痒的废话,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对概念的理解不深入、不丰厚,议论时在表层上打转转,在同一个意思上兜圈子。那么怎样才能将对概念的理解引向深入呢?
  第一,将概念具体化、明确化。
  概念是抽象的、模糊的、丰富的,是没有边界的,但是考生的写作不能天马行空,随意牵扯,而是要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模糊的涵义明确化,用自己的理解去透视概念、分析概念,这样写作才能走向独特、鲜明。
  比如对“暖闻”中“暖”的理解,何谓“暖”??“油条哥”诚信经营、传递正能量是“暖”,面对利益诱惑,坚守道德底线是“暖”;医生的勤勉敬业是“暖”,父亲的理解守序是“暖”;主办方的宽容友善是“暖”。但是考生要从“暖”的众多涵义中提炼选择一个自己认可并能深入说理的意义,也就是将“暖”具体化。
  熊培云在《重新发现社会》中说道:“没有底线的合群,人类将走向疯狂。”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油条哥”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他的良心诚信极具人情味,温暖了人们浮躁的心。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油条哥”的新闻更适合被刊登在《暖闻》上,以播撒诚信之光。
第二,注意概念的情境性。
  概念的内涵虽然是丰富的,但任何概念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其独特的意义,也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讨论说理才有必要、有意义。正如张开所说:“在真实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比较中说理论证”。?比如对材料作文“中心与边缘”的思考论证一定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同样对“暖”的理解也要在材料所给出的情境中进行,“暖”的本意是温暖,但是在材料中“暖”则是有温度、有人情味,表现在对人心、人性、人情温暖的烛照和引领上。
第三,赋予概念以新的内涵。
  对概念的理解要尽量丰富、精到,不断推陈出新,只有这样立论才能新颖,翻出新意,才能另辟蹊径,给人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那么如何赋予概念以新的内涵呢?深,可以理解为一种个性化的解释。
  首先是从时代入手,发掘概念的时代意义。比如“回归田园”,在古代是一些文人在志不得伸的情况下的一种无奈逃避或一种策略性的“终南捷径”,而现代则是人们追求高品质健康生活、寻找灵魂栖居地的一种主动回归。
  第二是反弹琵琶。比如“喧嚣”,我们常常从负面的角度去理解,认为喧嚣是嘈杂与喧闹,其实,喧嚣还有积极生动的一面,它是各种生活气息的汇集。可以是人间烟火、生机勃勃的清明上河图;可以是火树银花,生机活力;可以是思想碰撞的百家争鸣声,真相产生前的宏大交响曲等。
  第三,由表层义到深层义。表层义人人看得到,深层义则需要一番思索探究。比如“仪式”,很多考生知道“仪式”的秩序与形式,知道“仪式”的要求与规范,却不能深入思考“仪式”的深层含义。其实“仪式”的背后是庄重与严肃,是纪念与传承,是铭记与祭奠,是责任与承诺,是延续纽带,是牢记使命。
再回到“暖闻”上,“暖”字不仅在温暖人心,更在于对社会风气的引导与呵护上。我们可以这样看待:“油条哥”的新闻富含温度与人情味,更能引导读者从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他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他知道,使用有害的“复炸油”,无异于出卖了自己的良知,出卖了自己的底线,更是出卖了社会的信任。当今时代,三聚氰胺奶粉纵横市场、瘦肉精疯窜餐桌,他的良心诚信更显得弥足珍贵。
另外,分析概念要有针对性还基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注重说理的特性。从说理的要求上看,不必面面俱到,最好能集中专论一点,进行深化、细化,这就需要写作更有针对性。
  所以,考生要明白,概念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释概念,不是为了给概念下定义,而是为了充分理解概念,选取概念涵义中最新颖独到、最方便说理的一项对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走向深层写作,才能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 【发布时间】2017-4-9 12:44:52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