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新教材新教法的探究体会
编辑部邮箱,
2017年01期
[给本刊投稿]
主办: 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吉林省长春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1477
CN: 22-1096/G4
邮发代号: 12-164
投稿邮箱: xdzxxjy@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
曾用刊名:东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
创刊时间:1985
关键词:激发兴趣;创新教材;灵活教法;优化课堂
小学语文学科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小语教学存在着费时多,负担重,效益差的弊端。问题症结何在?怎样提高小语教学效率,有无新径可循?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小语教材的研究,几年来我们克服了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师生在无边的题海中进行疲惫而低效的拼搏的残酷。克服了小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心理发展实际,脱离学生认知实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运用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教好新教材。
一、小学语文新教材的特点
1.新颖性。所谓“新颖性”,是指新教材体现了理念新、思想新。新教材反映时代特色,更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比如说:《三个小伙伴》通过小猪、小袋鼠、小象共同协作种下一棵树的故事,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东方明珠》反映了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就;《小河和青草》渗透了环保教育;《我叫“神舟号”》介绍了我国探索太空奥秘的新成果。
2.灵活性。所谓“灵活性”,指新教材能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接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有效克服了以往教材注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端。
3.开放性。所谓“开放性”,指新教材富于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富于童心童趣。其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为儿童喜闻乐见。
4.审美性。所谓“审美性”,指新教材中文字和绘图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突出了教材的整体美。大多数课文都具有思想美、情感美、人性美的特色,有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审美教育,陶冶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能促使学生在美中学、趣中学、做中学。
二、小学语文新教材新教法策略
几年来,我们共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大家一致认为以下这些方法是教学好新教材的关键。
1.看一看,激发兴趣。人教版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在教学时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挥教材中图画的作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插图,教师问:图上画的是一些什么呀?学生说,有老爷爷、有房屋、还有小树。老师紧接着问:老爷爷是人,小树是植物,他们有什么联系呢?这一问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因此学生必须仔细读课文后才知道。
2.听一听,整体感知。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听”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课文之前总是要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朗读,让学生有个整体印象。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教师配乐范读后,让学生想象晴朗的夜空中弯弯的月儿的形状,并要求学生把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再回过来读一读课文,这样不但对课文有了整体印象,而且有书本知识拓展到生活知识,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体现。
3.问一问,调动思维。思维是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只有通过问才能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老师问,学生回答;有时学生问,老师点拨;有时学生之间相互问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阳光》一课时,首先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认真观察“正在发光的太阳”后,接着老师问:阳光可以使万物生机勃勃,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假如没有阳光,就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了。有的说,假如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生长,我们就没有吃的,会饿死的。等等就这样,把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同时学生也就很快把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弄明白了。
4.读一读,深化感悟。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探索,在读中感悟。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平平搭积木》一课的第四、五自然段时,老师要求学生反复自由朗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后问:你明白了什么?学生甲说,我知道了,剩下的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学生乙说,通过反复读课文我知道了平平非常有爱心。学生丙说,奶奶听了剩下的一间,给没有房子得人住,一定很高兴的。老师追问道: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他若有所思地说,我是从图上奶奶的表情看出来的。从学生的发言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把看图和读文结合起来的读书方法。同时也感悟出人文情怀的美德。
5.找一找,探索发现。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他们的灵性,通过“找一找”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发现新的问题。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要比书本知识丰富,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生活经验更为丰富。如一位农村教师在教学“ai ei ui”一课中的“儿歌”时,教师让学生说说植树的全过程。一学生说,先要挖坑,再将树苗放进坑里,接着培土,最后给树浇水。另一位学生便对教材提出质疑,教材上说:“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这句话有毛病。老师问:毛病在哪里?学生说,没有挖坑怎么栽树呀?老师说,有道理。你能把这个句子改一改吗?这位学生显得经验老道说,应该改成:你挖坑,他培土,我去提水,我们大家一起栽树。这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竟敢改专家编的教材。现代的少年儿童,我们岂敢低估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他这一改真的把书上的句子改得更乎合逻辑了。
6.编一编,不断创新。“编”是一种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编一编会引发出他们的灵感。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菜园里》一课时,教师问:谁能把卷心菜的“心”这个字形象化地记住?一位鼻子下面有两条一进一出的“龙”看上去有些顽皮的男孩子,手也不举,往凳子上一站说,我知道,“心”有一个卧钩,就像我妈炒黄豆用的锅儿,炒着、炒着,一不小心就把锅儿拉偏了,本来锅儿里面有三颗黄豆,结果蹦出来了两颗,锅儿里面只剩下一颗啦!如果说给“心”字编个谜语的话,那就是偏锅儿“炒黄豆”,蹦出两颗,里面还剩一颗。多么生动形象啊!从偏锅儿“炒黄豆”给我们的启示: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就不怕他们不成功;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就不怕他们不守纪;只要我们依靠学生,就不怕他们不创新。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用现代教育理论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郭立亚;语文课程标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陶加岩;小学语文新教材的特点及教法初探.甘肃教育,2002(3)
- 【发布时间】2017-4-9 12:44:52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