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节点文献

学具在数学化抽象为直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引导学生运用学具学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化抽象”的有效做法,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还能帮助学生解答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具 化抽象为直观 运用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而要学抽象的数学,这种矛盾,无疑增强了学生学习难度。而我们教师的努力,就在于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在直观化的教学中获得数学知识。虽然这个过程方法众多,而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运用学具操作来帮助学习,无疑是其中一种良好的方法。实践证明,教师适时、适量、适度地引导学生操作学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识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知识,提高数学素养。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学具在化抽象为直观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学具开展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体建构作用,就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首要追求。而在引导学生运用学具的过程中,学生能满足好动好玩的需求,自然就会产生学习兴趣。所以,如果教学有必需,我们就一定要引导学生运用学具学习。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们就可引导运用学具来操作:先让学生分别剪出任意大小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让学生量一量每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算一算三个角的和是多少度。通过剪、量、算,学生就初步知道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这个结论。此时,我们再引导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大角”,学生会发现得到了一个平角,这样,通过剪、拼操作,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无论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如何变化,其内角之和总是180度。这个过程,完全是靠学生运用学具操作进行的,学生在其中探索发现到了知识,有了成功感,兴趣由此而升。在小学数学中,特别是几何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在操作、演示、拼割、组合的过程中,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得到了锻炼,促进了手脑的协作配合,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运用学具开展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所谓算理,就是计算的道理,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掌握算理,难度是较大的,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在学具操作过程中感受到算理的内容、过程和方法,才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才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所以计算教学必须从算理开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计算的道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帮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领悟计算的道理。而这种过程离不开学具。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学具操作。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多给学生创造动一动学具的机会,帮助学生从操作学具中,去发现算理、理解算理,达到掌握计算方法。例如:在教学“9加几”进位加法时,我们除了应用教具学习例题,让学生从例子皮球图中直观地感知到“先凑十”再相加计算比较简便的算理。为了让学生掌握“凑十法”这种算理,我们就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学具操作来理解其中思想和方法。由于学生的认知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维发展过程。所以,在学生初步得到感性认识后,还必须借助学具的多次操作活动,才能更好地掌握“凑十法”的算理。因此,学习例题,9+3、9+7得多少时,教师还是要让学生独立动手摆一摆学具,从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中来加深理解先凑十再相加的计算方法。这样教学有利于在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顺利地过渡到抽象地看算式说计算的思考过程。这样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运用学具开展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解答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平台。但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教学中,我们可适时、适度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帮助学生解答较抽象的几何形体的拼、割实际问题,这样就能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已知两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是多少?”解答这一题目,需要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小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我?在指导时,可让学生拿出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让他们拼一拼、想一想、说一说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原来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关系?学生就不难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而且算法多样。接着引导学生对几种算法进行比较,哪一种既简单又合理。通过讨论,学生们都认识到了3×3×10=90(平方厘米)这种算法是最简单,又合理的。可见,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从中发现事物的特征,寻找到既简单又合理的算法,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与理解,往往与他们作用动手操作活动是分不开的,利用学具在操作中说过程,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训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理解、掌握知识,发现方法优劣。
总之,学具是直观化教学的重要工具,其在化抽象为直观的教学中,作用明显,是我们帮助学生学较抽象数学的良好工具。因此,在实践中,当我们遇到抽象性强、又具有操作性的数学知识时,我们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学数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动手中发展思维,获得成功感,这样更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刘梅,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园,2017年。
  • 【发布时间】2017-4-9 12:44:52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