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编辑部邮箱,
2019年03期
[给本刊投稿]
主办: 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吉林省长春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1477
CN: 22-1096/G4
邮发代号: 12-164
投稿邮箱: xdzxxjy@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
曾用刊名:东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
创刊时间:1985
合理、全面的评价如一座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哪些评价方法?又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呢?
一、采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中,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课堂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用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得到心理了满足和自尊,获得了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教师评价学生要有真情实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评价要情真意切,使学生如甘甜雨露滋润心田。尤其是学困生,我们要用爱心、真情来评价。在一次朗读中,一名学困生朗读了一段,读的结结巴巴、破句、添字漏字。我说:“孩子你比从前有进步,声音洪亮,没有读错一个字。老师相信你多练习朗读,会读的正确、流利,会取得更大进步。”评价中我对孩子流露一种引导和企盼,相信今后在朗读中孩子会做到读正确、流利。真情实感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出色。
2、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准确具体
具体准确的语言是教师评价学生的灵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语言“真棒”、“很好”、“了不起”这样简单、模糊甚至笼统的评价语言。可能刚开始会令学生愉悦,但是这样的语言用久了,用多了,学生觉得无所谓,麻木不仁了,甚至可能还会起到反作用。因为学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错在哪里,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一次我听《小蝌蚪找妈妈》的公开课。一名学生朗读后,教师评价:“你读得正确流利,还非常有感情,通过叠词‘大大的’、‘长长的’你读出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子,通过‘甩’这个动词,你读出了小蝌蚪自由自在的情趣,我看你就是一只天真可爱的小蝌蚪呀!”另一名学生读“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老师评价:“你读音准确,没有读错字,也没有添字漏字。如果你能读出小蝌蚪找到妈妈后的惊喜、激动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看到孩子高兴,充满慈爱的语气,感情就更丰富了。”这位教师准确具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优点在哪里,要继续保持发扬,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会努力克服,从而促进了学生较好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3、教师的评价对象要有所甄别
教师对评价对象要有甄别,做到因人而异,对学生的赞美,不要夸大其词,否则,一些学生会因为小小的进步,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因此我们的评价要实事求是,要恰如其分。如对勤奋努力,进步明显,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应该当全班学生的面进行表扬。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困生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时,我们也要及时肯定和表扬,这样既树立起自信心,又鼓励了其他学生,全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愿望。对学习成绩落后,胆小又内向的学生,我们的评价应倾向于鼓励的原则,提出建议和希望,能取长补短,全面发展。但是对各方面都突出的优等生,他们微乎其微的的优点和进步,不必面对全班同学表扬,则宜私下表扬,避免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只要我们坚持正确合理的评价,就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评价的方式上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的传统做法,而是倡导开展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相评价、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学生和老师能在相互尊重、平等民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话、讨论合作等不同的沟通,较好地进行评价活动,来得到情感评价的最佳效果。
1、师生互相评价
师生互相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教师的表现做出评价,教师和学生互相讨论,以期达到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在语文课上,我会把本课的生字书写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有时我就会让书写规范整洁的学生评价老师写的字。刚开始,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敢指出老师书写上的不足。我就鼓励大家,我们可以互为老师,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也可以是我的老师,大家互相学习,只要你们对老师的评价是正确合理的,我一定会接受你们的建议。渐渐地,学生就敢大胆指出某一个子书写不美观的原因,我就及时改正。在朗读课文中,有时我说:“让我也来试一试吧!然后你们对我的朗读做评价。”这时,学生会特别认真,仔细听老师的朗读。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大胆地指出“老师你某一字发音个不准。”“老师你的感情不到位,应该怎样读。”“老师你添字漏字了。”学生把我的不足一一指出,我也及时纠正。在这样的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课堂上的师生民主平等,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生生互相评价
正确、全面地评价学生不能只靠老师,应该常常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由于现在的学生个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能力,有较强的思想意识,有清晰的判断能力。因此我们要注重和利用好生生互相评价。学生之间互相熟悉、了解,也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评价中不存在顾虑,能实事求是指出别人的优点和不足,被评价人也乐意接受。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对问题加深理解和认识,提高了自己的思维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生生互评是学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有效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理念。
3、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能够让学生清晰认识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如我在教《我是什么》课文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语气要有变化,尤其要读好“睡觉”、“散步”、“奔跑”等动词。组织学生开展了自读自评的练习,先指名学生读这一自然段,然后要求对自己的朗读做自我评价。有一位学生说:“我认为这一段我读的最好的地方是“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睡觉’我用很轻,很温柔的语气朗读的,因为池子里的水安安静静的,好像人睡着了一样,睡得很安静、很香甜。‘散步’的语速是稍微放慢了一些,因为散步是轻松、悠闲地。”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通过这位同学的自我评价,我知道了自己是用平淡的语调朗读的,没有读出池水的安静也没有读好散步的轻松。在他的启发下,现在请听我重新朗读。”果然他能像第一位同学一样读得语气到位。通过这一自评环节使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而这样的效果明显比通过他人指点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不难看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也有好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开展自我评价,培养了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教学方法。
总之,当我们的教学方法围绕“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能充分运用好教学评价课堂艺术,就会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 【发布时间】2017-4-9 12:44:52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