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节点文献

论小学语文的课堂导入语

 

摘要: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自然也是如此。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小学语文的课前导入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研究与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认识小学语文的课前导入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
一、创设情景导入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动之以情,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文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
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要求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的史实,认清八国联军侵略罪行,因此导入新课我一边出示 “昔日的圆明园”和“现在的圆明园”有关的图片和视频,一边简介八国联军侵华的一些暴行。这种氛围很好的把学生内心情感带动,这堂课我看见学生们的小脸上渐渐写满了严肃,从朗读中我感受到他们完全是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重新诠释课文。
又比如课文《要下雨了》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下雨之前小燕子总是飞得很低,大群大群的蚂蚁往高处搬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了。用实例导入,通过列举与新课知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这种导入方式用“活生生”的事例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真实感、亲切感,引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活跃课堂气氛。
情景导入中还有设置“疑”导入,“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巧妙的导语中如果蕴含着问题,往往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处于想要回答却不能清楚描述的状态,学生会急于用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它,弄清楚它。如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时,我便让学生对本课质疑,学生有许多问题,“给予谁?”“为什么要给予他呢?”学生对文本有了这些质疑,我便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在课文中找出答案来,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接下来,我和孩子们一起细细研讨课文了。由于“疑”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疑”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的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二、音乐导入
音乐是一种极富内涵的艺术语言,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卷,能像磁石般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锻炼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他们大多都喜欢唱歌、追星、听音乐,在播放音乐中自然引发他们的兴趣,因此,也很容易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显得放松。学生在消除紧张心理的同时得到鼓励,自信心也随之提高,他们也就能大胆地在课堂上开口说语文了。
在设计导入时,可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歌曲作为开场。借助与课文紧密联系的歌曲作为导入途径,这种方法能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又可活跃气氛,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
如在教学《猴王出世》这篇文章时,我先播放了《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由于这首歌大家都耳熟能详,所以有的同学便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于是我顺势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电视剧的主题曲吗?学生齐声答道:《西游记》。我又问: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面的谁?为什么?于是,同学们纷纷讨论起来了,我指名让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引入主题: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喜欢孙悟空,那么你们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他又为什么被称为美猴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猴王出世》。这样,很快就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一节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就在这种轻松地导入方式中拉开了帷幕。
三、参与活动导入
所谓参与活动,是指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开篇导入实施,又指学生在开篇的具体过程中,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开篇导入更加完善,更加富有实效。从而使学生在开篇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入情入境,真正从思维上参与,从情感上参与。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共振的课堂气氛。这种课堂气氛成为一种内驱力,引起学生愉快的情绪,并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的导入。首先老师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可以得出,学生既没有见过杨梅也没吃过杨梅,这时教师利用课前准备的杨梅罐头让学生亲自去品尝去观察,再读课文,知道作者主要写了“故乡”、“杨梅”、“杨梅果”,同时也了解了作者是怀着热爱家乡之情来写家乡的一种特产的。这样,开篇之始,文章的重点、层次、中心就一目了然了。
设计参与性的开篇要注意两点:一是要采用换位法,使学生由客体变为主动去敲开课文之门的主体;二是要扶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他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四、用猜谜或者游戏的形式导入
这种方法能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来。例如在教《荷花》这课时,就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现在老师说条谜语,看谁反应快,猜得准。“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撑船不用桨”。学生们听了,纷纷举起了手,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谜底。这时教师板书课题《荷花》引入新课。又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让学生说说带“马”的成语,学生们个个热情高涨,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教师继而导出课题。这种导入法清新活泼,饶有风味,为学生喜闻乐见,也是造成轻松课堂气氛的开始。
五、 故事导入法
小孩子都是喜欢听故事的,课堂上,选取一些和所学内容相适宜的故事,绘声绘色的描述出来,也会让学生产生兴趣,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小狮子》时,就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只狮子,它有滚、扑、撕、咬的本领,它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自己的父母,是一只真正的、独立的狮子。可是,在前不久,它可不是这样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它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它改变了?在老师的故事中,孩子们静静地听着,思绪也跟着老师,在后边的学习中他们也表现得很好。
课堂的导入贵在创新,重在实效,它既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运用,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时间随机应变,设计出多样化的导语,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惠;;万事贵乎始——浅谈语文课堂导入的几种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2期
2 汪新伟;;重视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性[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周志华;;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设计刍议[J];职业;2010年03期
  • 【发布时间】2019-8-9 12:44:52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