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节点文献

农村留守儿童家园共育的现状及策略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十九大中提出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关爱留守儿童,实现“幼有所育”。为了使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享受温暖、享受学习和生活的快乐,有效地解决了留守儿童学习及心理方面遇到的困难,只有通过家庭、幼儿园相互了解、配合、支持,双向互动,多方面寻求教育的合力,才能确保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园共育?问题?策略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的家庭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停留在生活照顾上;二是留守儿童缺乏心理疏导,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亲情,这对于幼儿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影响较大;三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滞后,不能有效配合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农村家园合作现状
家园合作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他们核心是儿童,是幼儿园和家庭服务的共同对象,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而在农村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家园沟通不畅的现象非常普遍:一方面,农村幼儿家长对的教育观念倾向小学化,对老师要求苛刻,对教育现状不满。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抱怨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或不切实际的超前,对教师提出过高的要求,不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对自己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一味的提出要求,不顾事实情况,只从自己个人或家庭的角度出发看待幼儿教师及幼儿园的工作,没有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或班级开展工作等等。
三、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
(一)?定期召开留守幼儿家长会,树立家长科学的教育观念
在农村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之中,由于家长的文化基础薄弱,教育观念淡薄。因此,重养不重教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又因为隔代教育,祖辈出于对孙辈的疼爱,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摘月亮。孩子的一切都由他们包办代替。因此,很多留守幼儿都形成了自私、任性或胆小怕事的性格。同时他们因为缺少家庭温暖而引起社会的重视。然而,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特殊,就只重视他们的身体健康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健康。为此,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从而帮助家长树立科学和正确的育儿观,家园共育,共同促进留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良好的环境能使儿童保持优良的情绪状态,促进高级情感的发展。留守儿童的子女恰好就缺少这样良好的环境。幼儿园是情感教育良好环境的基础。而教育工作者恰好是情感教育良好环境的主持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关系融洽,老师尊重、平等对待幼儿,关心孩子,孩子尊敬并热爱老师,同伴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时,老师对孩子如同对自己的儿女,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体验到温暖、信任、愉快,从而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获得广泛知识,爱心也会自然流露,自卑感也会自然消失,使留守儿童在平等、宽松、活泼的情境之中,在教师和同学的关怀与鼓励之中,不断获得人格上的尊重,体验到学习的进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自信,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实行教师+幼儿“1+1”结对帮扶
幼儿园确保每一名留守儿童都有一名教师结对帮扶,利用节假日开展教师大家访活动,帮助教师一定要深入留守儿童家庭,了解幼儿家庭居住环境、生活条件,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学习生活习惯,共同讨论研究幼儿帮扶实施计划,包扶教师要以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政策宣导“五导”为主要内容,全方位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学习信心,培养良好品质、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健康成长。
(四)不定期开展亲子活动,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活动是儿童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有益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儿童会把在亲子活动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态度、方式、方法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孩子才会对人作情感上的依附、产生安全感和信任别人。可现实是在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中,祖辈们因为没有时间或不屑的缘故,而让孩子单独游戏,从没有或极少参与孩子的游戏。家长以物质关怀代替两代人日常的心灵沟通与交流的现象比较普遍,亲子关系由此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痕。针对这种情况,我园利用月末时间,召集留守幼儿家长和幼儿开展各种类型的亲子活动,有效地弥补家长和幼儿之间的裂痕,加强他们的情感交流。
成功教育“留守幼儿”必须从小事做起,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总之,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幼儿园,我们更要不断探索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让留守儿童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 【发布时间】2019-8-9 12:44:52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