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节点文献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预习效率、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升华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等六个方面来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从创建情境,激发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语文素养;优化教学、学习方式;创建师生交流互助平台等四个措施来实现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 语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运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教学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现代教学方式,在小学的教学中越来越被广泛运用,它不但有利于师生间互动交流,而且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多媒体,能够使教学变得更为直观、高效,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针对性教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1.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由于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的需要。将信息技术不断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不但丰富了教学资源,改进了教学方式,同时也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1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最重要因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而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将图、文、声、像整合为一体,不但为小学生提供了认知和感知的生动、丰富的材料,同时也为小学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把小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使小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如《赵州桥》一课,课文描写赵州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这对于现在城市的孩子来说,未见过石拱桥,很难想象石拱桥的形式美,结构的坚固,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多角度展示赵州桥的美与坚固,让学生和作者一起欣赏赵州桥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我国古代工匠的精湛。随着画面的出现,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为学生感受实现了时空的穿越。
1.2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预习效率
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不但能促提高堂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预习效率。小学生在家可以充分利用电脑、平板、手机等工具对相关内容进行查询,做好预习。在家预习语文课文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不能解答的问题,小学生可以通过查询网站,扩展知识,解决很多问题。同时利用已建立了微信群、钉钉群、QQ群等一些现代交流群,向同学、老师咨询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同学间互相交流,实现了课后面对面交流,增强了学生预习的热情,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1.3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对事物的认知的过程。它是人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的有效过程,是人类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教学,特别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必定为提升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思维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做出生动的教学课件,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如《花的学校》一课,对学生而言,文中重点句子理解较为困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制作多媒体,配上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学生很快就能够体会到花一样的学校。
1.4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升华学生情感
图、文、声、像并茂是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学最大的特点,它能够是学生有效地发散思维,情感得到升华。在现代教学中,老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具有生动形象的画面,又有美妙动听背景音乐,不仅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让学生在一个充满美感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主动发表见解。比如《一夜的工作》一课,学生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周总理为了工作整夜没有休息,体现周总理人格的伟大,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一般情况下学完这篇课文后,学生只能简单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要实现学生情感的升华,教师通过多媒体插入音乐《你是这样的人》,从而学生更一步能够感受到周总理的伟大人格魅力,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1.5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运用能力
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提高小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关键在于运用语言。要让小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中去感悟语言的魅力,发现语言的魅力,在运用中不断创造语言,这才是关键所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探索式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信息量得到了丰富,知识间得到了更好的联结,学生更好地获得了知识。教师适时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资料,发现新的知识,不断将新的知识充实到教学中来,将课堂建成一个开放式的课堂,使学生的运用能力得到最大的释放。以《静夜思》为例,课程结束后,鼓励学生上网查询自己喜欢的怀乡古诗进行自学,不仅增大了教学容量、扩展了学习空间,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扩展,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1.6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实践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和社会对小学生的教育不断重视,大部分家长对学生课外学习能力的拓展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增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开拓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不断地提高。比如《风筝》一课,老师运用多媒体将放风筝的过程进行演示,加之声像技术的辅助,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模拟放风筝的情景,通过模拟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对课文的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
2.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地总结,我认为要充分运用好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实现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创建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在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小学生创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触动学生的心灵,最大限度地升华学生的思维。老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及艺术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方式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打开,使学生进入良好的教学情境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翁。
2.2 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一门基础的语言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学习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小学老师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在小学中的基础地位,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地整合教学资源,要将生动形象的内容呈现在课堂上,呈现给每一个小学生,要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够提升学生的感悟,只有让学生深刻领会教学内容,才能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语文学科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2.3 优化教学、学习方式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以灌输为主,是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以“听者”的身份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效果不理想,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将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强调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改变了原先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要求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有选择地开展学习,在课堂上不能及时消化的知识,可以在课堂外通过反复观看课件或者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最终实现完全消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还可以利用班级已建立的各种班级群等网络平台,适时实现学生间、师生间的学习互动与交流,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
2.4 创建师生交流互助平台
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得到拓宽。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和老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有助于学生成长的互动交流平台,建立各种班级学校交流群。适时在班级交流群布置学习作业、发布课程安排、分享各类学习资源。学校要建立校级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资料、电子课件等教学信息进行发布。学生可随时了解语文课程,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开展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由于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要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无论在课堂还是校内外,都可以随时向教师发问。老师要根据学生发问的情况,适时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充分发挥各种交流软件,拓宽师生间的交流渠道,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解决存在的学习困惑。
3.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的空间,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逐渐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如意.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9(12):137-138.
[2]杨光.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5):112-113.
[3]李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60.
[4]夏菊青.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的意义[J].学周刊,2019(28):153.
[5]张友红.探索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5):728.
作者简介:沈碧娟(1984-),女,贵州纳雍人,小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及研究,Email:411471800@qq.com。
  • 【发布时间】2019-8-9 12:44:52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