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节点文献

部编版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初探

 

【摘要】策略单元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新举措,对一线教师而言,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如何教学策略单元?笔者认为要精准把握单元的教学目标,区分策略单元与普通单元的教学特性;整体关照策略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策略意识。
【关键词】部编版;策略单元;阅读方法
截至2019年9月,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已经全面使用,新教材与之前人教版教材有诸多不同,重大变革之一就是专门安排了几个重要的阅读策略单元。这样的变化,是把阅读策略单独当作一个系统来进行训练,可见阅读策略对于促进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是多么重要。笔者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对策略单元的教学提一点浅薄的看法。
一、 区别策略单元与普通单元,做到心中有数
策略单元作为独特的存在,与普通单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单元结构似乎没有多大区别,但是从内容和教学的目标上来看,两者有明显的不同。
(一) “课前提示”有任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目的地阅读”这一单元的导读部分,明确了单元的阅读要素和表达要素,分别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和“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单元的课文紧紧围绕阅读要素来选编,比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三篇课文都有课前提示,并且在提示中明确了阅读的任务。如《竹节人》中就罗列了三个任务,提出“你会根据不同的任务来怎样阅读这篇文章”。而普通单元只有略读课文才会安排“提前提示”。可见在策略单元,每一篇课文都承担着指导运用策略的任务。这也印证了阅读策略是“习得”的,“首先要经过专家经验的外化,即掌握阅读策略的人(如教师)对阅读策略的概念、方法等进行讲解,再通过一定的学习训练,最后把这种外化的专家经验进一步内化成学生头脑中的阅读策略”。
(二) 文本形式有变化
相比普通单元的课文选编,策略单元的文本选编有自己的特点。《竹节人》是叙事类散文,《宇宙生命之谜》是事理说明文,《故宫博物馆》是群文性事物说明文,题材内容丰富,语言风格迥异,图文画面精美。且对于策略的运用上,也有所不同。《竹节人》强调的是不同任务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宇宙生命之谜》却采用批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同一目的的不同阅读方法;而《故宫博物馆》则侧重于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迁移运用方法策略。再看“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中三个学生的对话则是总结了有目的的阅读方式的几种不同情况。如果说,单元导读让我们明确了策略单元教学的目标任务,精略读课文是落实策略单元任务目标的重要途径的话,那么,“交流平台”则是单元学习目标任务预测策略达成的总结与提升。这样,从单元导读的目标制定到精读与略读课文的目标落实,再到“交流平台”的梳理总结,形成了一个从概念建立到能力转化的完整过程。
二、 联系策略单元与其他阅读策略,做到瞻前顾后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阶段,阅读教学是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统编教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分年级编排了“预测”“提问”“阅读要有一定速度”“有目的地阅读”四个独立的阅读策略单元,以期引导学生掌握多样的阅读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这四次的策略单元安排是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的,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学生的阅读体验从模仿到发现的过程。低年级学生没有自我反馈意识,只会简单地模仿,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使用简单的阅读策略;中年级学生有了一些阅读基础,可以独立使用一些基本的常用的策略,像提问、预测等;高年级学生基于前面学习的经验,可以独立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甚至在遇到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综合运用多种阅读策略。   比如六年级上第三单元“有目的地阅读”,选编文章比较长,任务目的明确,有的内容要细读,有的内容可以忽略,这就要求学生在速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同时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其实是学生在掌握了前面三项阅读策略基础上的综合运用与提升。   对于任何一位一线教师,特别是高段的语文教师,“策略单元”的出现既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单元样式,又给我而言们提出了一项艰巨的挑战。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落实阅读策略,如何一步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不管怎样,我们坚信,任何一项阅读策略的掌握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因此,我们也不能期望学生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就能完全掌握相应的策略,而是希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 【发布时间】2019-8-9 12:44:52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