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节点文献

质量在高效中提升——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作者】 胡红梅

【机构】 营山县红光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处理,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从而得以解决,培养敏捷而灵活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小学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全面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以动作、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而数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将数学思维寓于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积极的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的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与重要性
  数学思维是一种特定的思维,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逻辑思维,展开空间想象,学会迁移运用,培养数学直觉,并从中学会归纳总结,推理判断,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掌握运用数学知识,深化对数学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和综合水平。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智力的开发和思维的培养对其一生都有重大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对思维能力的锻炼,对心智的健康发育、素质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1.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数学思维
  玩是孩子的天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沉寂的课堂氛围往往限制了他们活跃的思维,也扼杀了他们的天性,不利于他们的思考与学习。只有在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才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渴求的欲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就要求教师一改往日严肃古板的形象,学会与学生和谐相处,在课堂设置上,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保护学生萌生的各种观点,使课堂成为思维火花的沃土。在传授数学知识时,可以以做游戏的方式引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接受理解知识,启发数学思维,提高思维素质。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借助一定的场景情境,这样才能够加深理解并逐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从理论的认识上升为思维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从生活中摄取一些场景转化成问题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从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在创设情境时,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引导学生用质疑的目光发现问题,教师也可以自己巧妙的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习的兴趣,引导积极思考,从而锻炼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就可以借助平时买菜算账的情境,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学习。还可以在旧知识的的基础上出发,引导出新知识,加强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更加系统性,逻辑性,也更有利于展开思维。
  3.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强化思维深度
  将多媒体等设备引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复杂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便于理解掌握。借助多媒体中的图像、声音、动画、影像,发挥其生动、直观、灵活的优势,可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氛围,强化思维深度。首先,多媒体的动态感和画面感可以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开拓学生的思路。例如在学习七巧板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拼成多种图形组合,加深学生对七巧板各种图形特点和拼装组合的理解,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强化思维深度。
  4.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迁移运用,开拓发散思维
  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转换思维的角度,从不同的视角审视问题,发现思路,从而开拓思维的空间。一题多解是数学解题中的一种重要思维培养方法,通过思考多种解题方法,从不同的途径得到答案,使学生有了较大的空间,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余地,既可以激发思考探索的兴趣,也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空间。例如面积计算问题,可以将图形进行分割,分部求出各部分的面积在进行求和,也可以用整体的方法,用大的图形面积减去多算的不需要的面积。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举一反三,注重题型的归纳总结,并寻找思维的发散点,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题目的特征、出题人的意图、解题的思路进行总结归纳,从题目中跳出来,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运用,从而锻炼思维,开拓思维,发散思维。
  5.课堂联系实际,发展联想思维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智力和思维水平有限,因而在理解问题、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常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将数学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引出教学,举一些实际的例子帮助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习加减法的运算时,就可以借助平时路程测量、爬山等实际生活情景设置题目,从而由理论知识联想到生活实际,发展联想的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运用书本中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抽象的知识就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展开联想的翅膀,利于对思路的延展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三、结语
  数学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的教学过程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数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强化思维深度,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迁移运用,开拓发散思维,课堂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这对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球.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 学周刊,2012,23:66-67.
[2]朱阳金.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2,40:102-103.
[3]李静.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赤子(上中旬),2015,08:200.

  • 【发布时间】2019-8-9 12:44:52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