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美术活动生活化设计策略初探
编辑部邮箱,
2021年10期
[给本刊投稿]
主办: 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吉林省长春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1477
CN: 22-1096/G4
邮发代号: 12-164
投稿邮箱: xdzxxjy@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
曾用刊名:东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
创刊时间:1985
关键词:初中;美术;生活化;设计策略
引言:美术作为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蕴藏着无尽的生活知识,例如速写记录美好画面,同时它也被广泛投射到生活中,人们利用美术语言对事物进行评判,创造出自己的作品,并从美术史中获取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具有深远意义,在美术课堂及课余时光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学科知识,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一、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生活化是必然趋势
1从缺乏生活化简要分析初中美术教学现状
美术是一门艺术,许多学生可能会认为美术太深奥难懂,难以掌握,而且与生活没有联系,学习起来缺乏动力,因此美术教师和学生之间总是会隔着较远距离。另外,美术的概念较为抽象,教师如果不能把握住教学核心,会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自然也感受不到美术的实践丰富多彩。
2初中美术活动生活化的积极影响
实际上,美术的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它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绘画能力,更与学生的审美能力、评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密不可分,因此教师的教学亟需向多元化、生活化转变,要将美术看做一门实用艺术,通过设计并开展多种美术活动,丰富教学内容,进而实现学生的学科素质教育和身心全面发展。
二、探究初中美术活动生活化的具体途径
1明确美术活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主动发掘美术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一方面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取有关内容融入课堂,运用生活中简单易懂的素材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美术。另一方面是仔细研读、深入探究美术教材,精准指出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形成映射,从美术学科思考,对事物进行评判,并且多加动手操作,在实际体验中感受美术,形成自身美术素养的提高。
2课堂教学开端设置生动的活动作为导入
美术书中有丰富的插图,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好好理解学科内容,但是也有弊端,由于图片内容占据版面过大,课本本身想让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成体系,是散落在每页纸上的,而且过于冰冷,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教师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再加工,生活中目光所至之处皆为美术,那一束束花开、一只只燕来都是美好动人的美术形象,教师在课本主体教学前,可以进行有关的生活方面的介绍,并设计一个小小的活动,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又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对抽象的美术概念有具象的理解。
以《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为例,这个栏目是浙美版教材每册书的开头都会有的内容,因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涵盖面极广,所以教材其实每一册聚焦于特定的方面。在七年级第一课教学时,教师如果只是按照课本上的设计对每幅画面进行解读,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祖国的传统艺术形成片面狭窄的印象,而且无法集中精神。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所知道的优秀传统艺术,让学生通过你画我猜的形式进行交流分享,然后用多媒体介绍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哪些方面作为补充,并且播放古代建筑、先贤绘画、民间陶瓷和书法雕塑等等,促进学生全面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对生活中的艺术形成正确的理解和分类。
3精心设定场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美术概念如果只是存在于学生的脑海里,便会永远保留一个僵硬的画面,不会真正促进学生对美术真正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准备,设计出适宜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操作能力。美术有自己的逻辑体系,教师要先介绍相关知识,再展示优秀作品,从中解读美术技能,然后再激励学生投入实践,将知识落实到运用中。
例如,在进行《徒手画校园》这届内容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将所学内容转化为可见的能力。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学生只要有一支笔一张纸就能完成,但那只是信手涂鸦。教师要先向学生阐述徒手画的知识,并且自己亲自展示,在黑板上画出基础线条、图形,然后讲解组合应用的方法。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每组选定校园一角,通过仔细观察后动笔绘画,运用所学知识将脑海中的校园印象表达出来。然后教师再让组内学生相互交换自己的画,进行探讨和研究。这样的活动能将美术很好的融合进校园生活,并且促进同学间交流和自我提升。
4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光参与美术实践活动
美术学科的素养时时刻刻体现在生活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更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实践。例如,在进行《留住美好瞬间》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优秀作品和有趣的手工制作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简单的鸡蛋壳、鹅卵石等进行加工后也可以成为美术作品。然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光多动手,可以开展一个长期的活动,题材不设限,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小物品完成美术作品,增强学生的美术体验感、参与感和发现与改造的能力。
三、结束语
落实初中美术活动设计,可以有效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模式,针对美术课程设置各式各样的活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创新能力,为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理解美术学科和不断提升自我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窦玉婷. 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宋昊芳.初中美术活动生活化设计策略探微[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02):99-100.
[3]赵磊. 第二课堂在初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运用[N]. 发展导报,2017-12-22(027).
[4]曹爱军.课外活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0):124.
- 【发布时间】2019-8-9 12:44:52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