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心理定向在初中生50米起跑中的应用和探讨
编辑部邮箱,
2021年10期
[给本刊投稿]
主办: 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吉林省长春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1477
CN: 22-1096/G4
邮发代号: 12-164
投稿邮箱: xdzxxjy@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
曾用刊名:东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
创刊时间:1985
本文主要探究心理训练中的心理定向在初中生50米起跑中的应用。心理定向,是指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和注意的指向性[[]]。良好的心理定向,可以让跑者的中枢神经更加协调和灵活,在起跑时有一个更好更快的反应速度。
关键词:50米跑;起跑;心理定向
1.前言
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拥有良好心理状态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可以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等等,并更大可能地战胜在技战术和身体素质与自己相近,但心理状态不如自己的对手。50米跑对绝大部分的初中生来说,是一项可以在10秒内就可以完成的短跑项目。在整个跑动过程中,慢上0.1秒都很可能让你的成绩与其他同学有明显的差异。良好的起跑可以领先他人“一大步”,并取得优异的成绩。50米跑因为时间很短,往往会让学生在起跑的时候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如害怕、心跳加速、注意力紊乱等一系列心理现象。教师在体育课堂中的教学更多的是身体素质和技术方面的,在心理上的训练不是很多,且缺少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在教学中通过心理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如韩志强对河南理工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网球专选课学生在课上进行心理定向法组织教学,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完整动作,并提高动作技能和效率[[]]。
本文通过运动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相关知识,对心理定向如何在初中生50米起跑中的应用做一些探讨和分析,为广大体育教育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做一定的参考。
2.心理定向
体育运动中心理定向,简而言之:就是在完成一个技术动作前,其更多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上。比如在课堂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让学生学会了立定跳远,包括如何摆臂、蹬地等动作要领。学生对立定跳远就有了基本的动作表象。在某次立定跳远起跳前那一瞬间,A同学把更多注意集中在预摆摆臂这个动作上,但A同学在下一次起跳前却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腿部发力上。这个心理过程很短暂,学生自己可能都不清楚,体育教师也无法知晓学生的心理活动。但是,假如实验研究证明注意力集中在腿部发力上(相比注意力集中在其它方向上),可以跳出更好的成绩。那么,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定向的训练,以此来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而学生在50米起跑时,一般会有两种不同的心理定向,一种是感觉定向,另一种是运动定向。那到底哪一种定向能使学生在起跑中有更快的反应呢?这需要我们对每一种定向的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如王保成、徐飞鹏等人在对体育系男生在跳远心理定向的研究中得出:助跑和起跳过程中经过速度定向心理训练14周后的实验组的跳远成绩显著好于对照组(对照组除了没有心理定向训练,其它的条件与实验组一致)[[]]。这说明心理定向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提高体育技术水平。
2.1初中生50米起跑的感觉定向
初中生在这个年龄段处于半成熟期,身体发育比较迅速,但各体统部位发展不平衡,大肌肉发展很快,小肌肉非常之慢,且神经系统对机体的行为能力的调节较差,动作不灵活笨拙,并且容易劳累[[]]。
在50米起跑前,这些学生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起跑信号上(发令枪或者起跑口令),这个时候,人体的感觉中枢处于极度的兴奋状态,而运动中枢则相对抑制。学生听觉中枢全神贯注地集中在感知信号上,对起跑的时的动作感觉准备不充分,导致最后动作反应相对迟缓。
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讲,在50米起跑中更加容易把注意力分配在起跑信号上,致使他们在起跑的时候动作准备不充分而出现迟缓现象。所以,在50米起跑的练习中,体育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的心理定向训练。
2.2初中生50米起跑的运动定向
对于初中生在50米起跑,运动定向相比感觉定向,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起跑前身体相关关节和肌肉的运动感觉上,好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冲出去。这个时候,学生的运动中枢强烈的兴奋,而听觉中枢相对抑制。研究证明:运动定向能使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起跑动作速度加快,对短跑运动员来说,训练中应该形成运动定向[[]]。当然,短跑中运动定向能力需要逐步适应和练习,以防一些失误的发生。在运动定向过程中,因学生听觉中枢的相对抑制,很容易让学生把一些无关声响的刺激当做是发令声,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同学总是在短跑起跑中发生“抢跑”的现象。
3.心理定向在体育课堂中50米起跑中的应用
3.1 理论知识体系的灌输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如果只是停留在动作或表象上的,学生在模仿和学习中往往会产生很多疑惑,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才好呢?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使用相关人体生理、运动解剖、运动心理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解释相关问题,就可以科学地、正确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3.2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学生在教师理论知识的教导下,已经明白了相关动作和技术的原来,他就会主动去学习和尝试比较,这个理论知识和方法是真是假。当教师把50米起跑相关心理定向知识和原理传授于学生后,在教师训练学生50米跑时,引导学生分别使用感觉定向和运动定向起跑,让学生真切体验哪一种方法能让自己起跑反应更快。教师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相关仪器和方法来比较两种定向在起跑动作反应上是否有显著的差异。
3.3 正确的引导
如学生在50米起跑时练习运动定向心理,体育教师要逐步地引导学生,让其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四肢及相关部位,做好随时冲出去的准备。但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冷静,这种状态下很容易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扰而导致“抢跑”。通过多次的练习和引导后,可以促使初中生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良好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和把控起跑的节奏和感觉。
4.小结
在体育教学目标中,教师合理的指明方向,可以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这一功能主要是通过影响学生的注意而实现的,并排除无关干扰。一般来说,目标指向正确,产生正向效果;目标指向错误,导致负向效果[[]]。
体育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50米起跑的心理定向训练中,不仅仅要合理、正确地引导他们,还要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来进一步认证该方法是否有效、真实地可以提高学生的起跑能力。
5参考文献
[1][4][5]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127,199,200.
[2]韩志强.心理定向在网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09,1(03):38-39+42.
[3]王保成,徐飞鹏. 运动心理定向对运动技术教学训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0:2.
[6]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23
- 【发布时间】2019-8-9 12:44:52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