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节点文献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多媒体是语文教学提高有效性的重要工具,不仅能诱发学生情感体验,还能快速剖析重点,突破难点,增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视野。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媒体 运用
  传统语文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是用抽象、刻板的语言,即用“条款化的语言”来描述具有形象生动的、审美载体的文学语言。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运用新手段开启语文教学新模式,现目前是多媒体教学时代,我们初中语文教学就应充分运用这种设备进行教学融合,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诱发学生情感体验
  (一)借助音乐引发情感共鸣。鲁迅的《故乡》,蕴含着作者丰富的、真挚的感情,文章朴实、凝重,充分体现了作者离开故乡的恋恋不舍的感情和追求新生活的愿望。在讲课时,可以先请学生欣赏一支歌《故乡的云》:“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带入到了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情境中。正当学生心醉神摇于故乡时,我们顺势导情:“故乡,这个令人感怀的名词,多少文人骚客歌咏过它,多少人产生“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的”的慨叹。作者悲凉感愤于故乡的一切,一年后写下了经过艺术加工的短篇小说《故乡》。在这种情境中,学生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教师启发下又产生了不解与疑虑,探索答案的学习欲望也由此产生。
  (二)运用画面撞击学生情感火花。语文课不仅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有发挥这种功能的得天独厚的良好平台。一般来说,选进教材的文章都是典范文章,我们可借助教材中生动鲜明的象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情趣。要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可通过显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中,我们出示画面,向学生显示朝鲜战场上美机狂轰滥炸的惨烈情景,再加上老师的适当讲解,无不激发起学生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切齿仇恨,对志愿军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对毛岸英的牺牲表示深切的哀痛,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一情感体验,无疑拉近了学生与现实的距离。
  (三)播放录音丰富学生情感世界。人的情感被诱发而产生,过程却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变得强烈的。鲜明、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教学中们常用录音来创设情境。用录音教材指导朗读,以读代讲,能够让学生浮想联翩,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讲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看课文,集中听配乐朗读,优美的语言、动听的音乐、充沛的感情,把学生带入了一个阳光明媚、鸡犬相闻、人们怡然自乐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沉浸在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中,心灵由此而得到净化。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剖析重点难点
  (一)借助幻灯,点明文章题旨。有些课文的教学,可以运用幻灯片或投影胶片、实物投影等较为简易的多媒体手段,将与课文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景、物或事件,呈现于学生面前,即可以收到理解全文主题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卖炭翁》一课,可以用PPT制成四幅幻灯片:白发苍苍的老翁满面尘灰地烧炭,十指黑黑,衣着单薄;深雪寒天中,饥寒交迫的卖炭翁伛偻着身子蹲在泥中牛旁卖炭;两个太监骑在马上,驱赶着卖炭翁走向皇宫;卖炭翁伤心无奈地将不能御寒充饥的半匹红绡和一丈绫绢系在牛头,瘦弱肚瘪的老牛瞪着白眼呆呆地看着。上课时先让学生看投影说故事,讲出四幅图所表现的中心意思,然后进行课文朗读、赏析教学过程。这样教学,比我们直接点明文章题旨,效果要好得多。
  (二)利用课件,理解课文内容。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造型优美,质量坚固,工艺精巧,就要分析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但我们现行很多“00后”学生,有的连石拱桥见也没见过,无法对上述特征加以分析;教材上虽有一幅插图,却无法与其他拱桥比较,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实践中,我们就可以巧妙借用《中国石拱桥》的课件,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有名的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解说词运用文中的语句,溶画文于一体,此外还附加一些思考题。学生们一边听着缓慢的、充满感情的解说,一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雕刻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比较、分析等过程,学生很快得出了结论:中国的石拱桥优美、坚固、精巧,中国人民是具有高度智慧和创造性的人民。
  在《望天门山》一诗的教学中,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依据课文设计情境图: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长江水急流回旋,冲破两山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借助幻灯投影,物象直观,由文到图,学生就能理解“门”“开”“回”的意义,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就容易了,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总之,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用巨大,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辅助工具。特别是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今天,我们更要创新运用多媒体,使之与语文教学整合,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培养整合,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了。
  参考文献:
  [1]王松柏,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12年。
  [2]曲绍铭,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2012年。
  [3]武筱芬,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作文,2011年。
  • 【发布时间】2019-8-9 12:44:52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