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节点文献

浅谈中班幼儿自主进餐的有效管理策略

 

【摘要】
一日生活皆课程,午餐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根据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六大支架,要求幼儿园开展自主进餐,能尊重幼儿个体需求,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然而,在实施自主进餐的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如取餐慢,造成拥挤,取餐量把握不好,造成浪费等等……我们根据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幼儿进餐的研讨活动,以期通过技能训练、规则建立、气氛营造三方面的管理策略,提升班级幼儿自主进餐的质量。
【关键词】: 幼儿 自主进餐 管理策略
【正文】
幼儿自主进餐是指最大限度的支持幼儿自己动手拿餐具、盛饭菜、端碗盘、品尝食物、送餐具、维护卫生,享受、体验自助式午餐的整个过程。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指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做;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飞;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之能闲。“六大解放”要求我们把自主权、自由权还给幼儿。自主进餐是解放儿童的好方法,对身体正在生长,心灵还在发展的幼儿来说,能满足他的个体需求,能促进他的自主性发展,对他们养成良好饮食、卫生、自我服务的习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自主进餐中存在的问题?
1.技能不够熟练。
中班幼儿取餐时,我们发现小朋友取餐动作慢,取餐时间长,有“排长队等待”现象。取肉丸、鱼肉、米饭时经常会掉在餐盘外,弄得餐桌上、地上一塌糊涂。
2.规则不够明确。
在取餐的过程中,很多小朋友对自主进餐的流程、要求不够清楚,进餐秩序感缺失,用餐过程闹哄哄。值日生对值日工作不熟悉,备餐时间长。餐后不会主动清理垃圾,有些幼儿吃完饭后没有漱口、擦嘴的习惯,卫生习惯差。有的幼儿吃饭时坐姿不端正,摇摇晃晃,缺乏进餐礼仪。
3.环境不够温馨
一般情况下,幼儿在园进餐时会略显拘谨。孩子们吃饭时讲话了,会被教师制止,常被提醒吃快、抓紧时间吃。有时候不喜欢吃某些菜,但在教师的注视下、催促下,只能不情愿的吃下去,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无法感受到进餐的快乐,这不但影响了幼儿的进餐质量,也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进餐管理的有效策略?
1.技能训练。根据取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创设区域,开展活动竞赛,进行了“夹、端”等技能的练习。
①区域练习,学习技能。
技能训练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怎样让孩子主动地学、快乐的学是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孩子只有在有趣的情境中才会乐于学习,所以,我们在区域中设置了“小小餐厅”,准备了筷子、夹子、调羹、弹珠等,在热闹的餐厅里,反复使用筷子、调羹、弹珠的过程中,让孩子熟练的掌握了筷子的用法,掌握了圆形食物的取法。在餐厅里还可以练习倒水、盛菜、端饭、收拾桌子和打扫卫生等劳动,发展了幼儿手部的灵活性,提高了劳动服务能力。多样化的区域活动帮助幼儿提高各种技能,逐步培养他们细心、耐心的性格和勤于整理的良好习惯,为自主进餐及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活动竞赛,提高技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加强手部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我们中班开展“小小夹弹手”比赛,让孩子使用筷子夹纸球,一分钟夹得越多成绩就越好,通过专项性的练习,孩子用筷子夹东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还开展了“运水小能手”,孩子端9分满的一碗水,走向30米远的终点,看谁走得又快又稳争取获奖。根据孩子们的表现,评出年段、班级的小能手。为了获得“小能手”称号,孩子们练习的兴趣高了,家长指导的力度加大了,孩子们动手的能力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
③家园配合,巩固技能。
从幼儿园的角度看,家长的教育身份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所进行的每一项保教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在自主进餐这个活动中,我们也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家长在家让孩子给父母盛饭、饭后一起收拾桌面,帮助孩子参加幼儿园“小小夹弹手”“运水小能手”等活动,让取餐在家里得到巩固和练习,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请家长给幼儿讲解一些关于食物的知识,让幼儿了解到肥胖和体弱带来的危害,改变幼儿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2.规则建立
规则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基础,班级必须建立完善的规则来确保幼儿自主午餐的顺利进行。教师要让幼儿参与到规则讨论中来,支持幼儿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如餐前洗手、食物残渣不乱放、节约食物不浪费等。教师在幼儿们讨论出的规则基础上再进行完善,让幼儿在潜意识中学会遵守规则,并与教师达成共识。?
①讨论规则,达成共识。
自主进餐的流程很多,包括值日生怎么选,小朋友怎么入盥洗室,取餐的要求是怎样的,进餐的规则是怎样的,餐后又要做什么事情,老师可以帮我们做什么,老师在哪个位置最合适。我们和孩子一起制定用餐的流程和规则,并尽量让孩子用图片和图示予以呈现,让孩子沉浸在用餐的人文环境之中,促使孩子有序的进行用餐活动。第二天进餐前和孩子聊聊前一天吃饭时碰到了什么问题,哪些方面做得特别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由教师记录,共同确定文明进餐班级公约。经过班级一次次的讨论,一次次的实践,师生把规则进行内化,梳理出一份午餐环节保教人员管理细则,见下表.
午餐进餐流程及幼儿常规要求
活动环节 幼儿常规要求 餐前
10:45
~11:00 1.积极参与餐前游戏;
2.盥洗前将椅子轻轻摆放到餐桌旁(留有放腿的空间);
3.餐前分小组进盥洗室用肥皂正确洗手;
4.有序地自行取餐,主动按需添餐,并能保证适度的饭菜量,会使用取餐工具。 餐中
11:00~
11:30 1.有良好的坐姿以及正确的餐具使用方法,一手使用筷子或调羹,另一手扶住餐盘(中班会用筷子吃饭,大班能熟练使用筷子吃饭);
2.独立进餐,进食时细嚼慢咽,饭和菜搭配着吃,不吃汤泡饭,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菜,不过量进食;
3.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清洁,骨头、残渣放在渣盘里;
4.愉快进食,不边吃边玩,不大声讲话。20-30分钟吃完饭。 餐后
11:30~
11:50 1..吃完饭后站起来,轻放椅子,离开饭桌,将餐具、渣盘放到指定地点,清理好自己的桌面;
2.进餐后用温开水漱口,会正确使用餐巾,用后放在规定的位置;
3.冬天餐巾擦好后能自主在脸上涂适量面霜;
4.积极参加餐后安静的自主游戏。
在取餐过程中,要给幼儿提供自主选择饭菜的机会,幼儿可根据当天的胃口来选择量多或者是量少的饭菜。其次,要鼓励幼儿添饭添菜添汤,并给予孩子一些表扬,从而激励别的孩子也来添。教师要巡回观察幼儿就餐情况,若发现有幼儿把饭菜倒掉,要及时对其进行引导教育,尽量使幼儿每个菜都吃,确保营养充足。对于一些不良习惯,要及时帮助其改正,如进餐姿势、卫生习惯、进餐速度、是否偏食等,培养孩子正确的饮食习惯,不掉饭粒、爱惜粮食,对孩子的进餐过程时时关注,逐步完善与提升。
②课程引领,形成内化
规则是一种外在约束,虽然有作用,但并不能让幼儿明白那些约束背后的真正意义。因此,班级开设了自主午餐的相关课程,让幼儿在课程中理解不能挑食、偏食的原因。例如,部分幼儿不喜欢吃蔬菜,我们结合“我爱吃蔬菜”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课程学习,爱上蔬菜,探究、设计蔬菜的不同制作方法。首先,通过绘本故事了解不同季节的蔬菜水果,知道绿色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吃了可以保护肠道,通过每人每天自我记录排便便的时间、次数来判断身体对蔬菜、水果的需求量,从而让幼儿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其次,让幼儿参与播种和采摘蔬菜的农耕活动。春季时,教师带领幼儿播种种子,夏季时采摘,同时还让幼儿自己照顾种下的蔬菜,从而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与蔬菜紧密接触,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当然种的蔬菜也是要有选择性的,选幼儿平时不太爱吃的,如辣椒,青菜,番茄等,除了跟踪、观察、记录这些蔬菜的成长轨迹,还能体验满满的收获感,更乐意去品尝自己种的劳动成果。
③自评红星,巩固习惯
我们班还专门设立了一块午餐评比栏,以前都是老师对小朋友的午餐情况进行评定,然后分发红星。老师不停地帮小朋友评红星、贴红星,显得很繁忙,吃得快的总是这些小朋友,吃得慢的小朋友很快会丧失自信心。
所以我们改变以往餐后教师评红星的方法,而是改用小朋友自评的方法。根据取、进餐的规则,再结合每天自己的进餐情况,分门别类的对应打分,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这样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只要每次有进步,就能得到一个红星。达到规定数的红星就能向上晋级,层层加码累积,最后评出最佳午餐明星,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其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幼儿对自我行为的管理能力。
3.气氛营造
①自定食谱,其乐无穷
通常食谱决定着幼儿吃什么,因此在食谱的选择上,也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我们尝试开展“我最爱吃的菜”“爸爸妈妈拿手菜”大征集,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介绍日常自己最喜欢的菜,小组内进行讨论,并进行简单记录,接着教师将幼儿喜欢吃的菜推荐给保健医生,在进行合理的荤素搭配后,最后能出现在幼儿的餐点中,让幼儿体会到定制菜谱的乐趣,进餐的兴趣更浓了。
②餐前播报,引起食欲
为激发幼儿进餐的兴趣,每天都有孩子轮流做餐前播报,介绍当天吃的饭菜,里面有哪些食物,有什么营养等。对幼儿不大爱吃的菜品会特殊介绍,诱发孩子们的食欲。色彩鲜艳的图片,加上小朋友们生动的描述,不仅让幼儿了解了每种菜对自己身体生长的好处,还营造了孩子想吃、乐吃、爱吃的心理氛围。
③自由结伴,心情愉悦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得到真正的教育.”在自主进餐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小伙伴一起就坐用餐。在自主进餐中,我们倡导自主、自由的氛围,所以,幼儿可选择和自己喜欢的同伴一起进餐,这样同伴牵手吃午餐,进餐的心情就会更加轻松、愉悦。
④音乐相伴,文明就餐
幼儿进餐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感官上给人以宁静、闲适感,这样既能促进消化,又能营造温馨的午餐氛围。?
总之,幼儿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短短三十分钟午餐,细细做来,一样蕴含了教学智慧。“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我们不能只把集体活动看作是幼儿的学习活动,而应该把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赋予教育意义,要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自主午餐的实施,不仅让幼儿愉快用餐,还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获得了生活技能,发展了分享、轮流、有序等内化的社会性技能。同时,自主午餐不仅让幼儿学会自我服务,还增强了幼儿服务同伴、服务集体的意识,充分诠释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黄蕾.浅谈幼儿的膳食营养教育[J].职业技术,2013(11).?
[2]张敏.吃的科学,长的健康――幼儿园膳食营养工作浅谈[J].山东教育,2009(Z3).?
[3]王有智.园长的困扰与管理改革的深化[J].学前教育研究,1994(01).
[4]殷虹.幼儿园午餐管理初探[J].成才之路,2015(11).?
[5]沈心燕.自主进餐餐就是完全随孩子的意愿吗[J].幼儿教育,2015(28).
  • 【发布时间】2019-8-9 12:44:52
  • 【点击频次】5